德國概況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三色旗的來歷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在後來16世紀的德國農民戰爭和17世紀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國跨臺後,魏瑪共和國也採用黑、紅、黃三色旗為國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依然採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採用三色旗,隻是在旗面正中加瞭包括錘子、量規、麥穗等國徽圖案,以示區別。1990年10月3日,統一後的德國仍沿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旗。三色國旗可在機場、賓館、宴會和其他場合懸掛。聯邦政府機構和駐外使館等懸掛帶有黑鷹圖案的國旗。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詞是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於1841年撰寫的,曲調由約瑟夫·海頓(1732年—1809年)譜寫。1922年,魏瑪共和國第一任帝國總統弗裡德裡希·艾伯特將“德意志之歌”升格為國歌。1952年,在聯邦總統豪伊斯和聯邦總理阿登納之間的一次通信中,這首歌重新被承認為國歌。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和聯邦總理科爾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確認瞭”德意志之歌”對統一的德國的傳統意義。


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仿佛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矢車菊是德國的名花,德國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愛國、樂觀、頑強、儉樸的特征,並認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譽為“國花”。


白鸛,一種著名的觀賞珍禽。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分料機白鸛被選為國鳥後,不少德國傢庭特地在煙囪上築造瞭平臺,供它們造巢用。


霍斯特 克勒,聯邦總統,1943年2月22日出生。圖賓根大學經濟學碩士和政治學博士。曾在聯邦經濟部、石荷州州長辦公室任職,1990年任聯邦財政部國務秘書,1993年任德國儲蓄與匯劃銀行聯合會主席。1998年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2000年3月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2004年7月就任總統。已婚,有一子一女。





安格拉 默克爾,聯邦總理,1954年7月生於漢堡。物理學博士。1978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聯邦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至1998年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部長。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盟總書記。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已婚。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傢。面積為357020.

22平方公裡(1999年12月)。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裡)、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裡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裡增至12海裡(約22公裡),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裡。


8250.1萬(2004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佈族人。有728.8萬外籍人,佔人口總數的8.8%。通用德語。居民中31.75%的人信奉基督教,32.06%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2002年底)。


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16個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傢。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瞭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瞭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佔區成立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傢。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瞭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瞭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間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佈辭職。11月9日,“柏林牆”開放。



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傢條約。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傢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並入瞭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於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瞭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傢,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郵電屬聯邦管轄。國傢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傢元首。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德國實行兩票制選舉制度。









根據德國《選舉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具有德國國籍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每位選民擁有兩張選票。第一票用於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議員候選人,並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最多的人當選。選民的第二票用於選舉政黨。各黨獲得第二票的多少將決定其在聯邦議院中擁有席位的比例,對該黨能否上臺執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和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參議院,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聯邦政府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幹人組成,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各級法院設檢察機關,任務是對違法、犯罪提出起訴,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幹預法院的審判工作,也不獨立行使職權,而受各級司法部門的領導。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德國的政黨有: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民主社會主義黨、德國的共產黨、共和黨等。2005年5月12日,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瞭《歐盟憲法條約》。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於1949年5月23日生效。1956、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瞭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傢,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郵電屬聯邦管轄。國傢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傢元首。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


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屆任期4年。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本屆(第16屆)聯邦議院於2005年10月18日組成,共有614席。各黨席位分配為: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226席,社民黨222席,自民黨61席,民社黨54席,聯盟90/綠黨51席。議長諾貝特 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並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至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參議院,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現任議長為彼得 哈裡 卡斯滕森(Peter

Harry Carstensen),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州長,基民盟),2005年1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06年10月31日。


現政府由聯盟黨和社民黨2005年11月22日組成。基民盟主席默克爾(Angela

Merkel)任總理。其他政府主要成員有:副總理兼勞動部長明特費林(Franz

M?ntefering,社民黨),總理府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基民盟),內政部長朔伊佈勒(Wolfgang

Sch uble,基民盟),國防部長容(Franz Josef Jung,基民盟), 經濟和技術部長格洛斯(Michael

Glos,基社盟),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社民黨),財政部長施泰因佈呂克(Peer

Steinbr?ck,社民黨),司法部長居普裡斯(Brigitte Zypries,女,社民黨)等。


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憲法機構之一,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並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現任院長漢斯 約爾根 帕皮爾(Prof.Hans-Juergen

Papier),2002年4月10日就任。





此外還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等。





各級法院相應設有檢察機關,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幹預法院的審判工作,其任務主要是領導刑事案件的偵查並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受聯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門的領導,在行使職權時相對獨立。聯邦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若幹名聯邦檢察官組成,現任聯邦檢察長凱依 聶姆(Kay

Nehm),1994年2月7日就任。


(1)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簡稱基民盟。主要執政黨。1945年6月成立。曾於1949~1969年,1982~1998年執政。現有黨員約60萬人,黨主席安格拉 默克爾(Angela

Merkel,女)。





(2)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簡稱基社盟。主要執政黨。根據與基民盟達成的協議,該黨隻在巴伐利亞州發展組織並開展活動,在聯邦議院與基民盟組成聯盟黨議會黨團。現有黨員約17.4萬人,黨主席埃德蒙特 施托伊伯(Edmund

Stoiber)。





(3)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主要執政黨。成立於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黨之一。1878年,被俾斯麥政府宣佈為非法,1890年重新獲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黨被納粹政權取締,戰後重建。1990年9月,東、西德社民黨合並。現有超過60萬黨員,黨主席馬蒂亞斯 普拉澤克(Matthias

Platzeck)。





(4)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最大在野黨。成立於1948年12月。現有黨員約6.5萬人,黨主席基多 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





(5)左翼黨-民社黨(Demokratische

Linke-PDS),簡稱左翼黨。在野黨。原名民社黨,2005年7月17日改為現名,前身是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現有黨員約6.1萬人,黨主席洛塔 畢斯基(Lothar

Bisky)。





(6)聯盟90/綠黨(B?ndnis 90/Die

Gr?nen),簡稱綠黨。在野黨。德國西部的綠黨成立於1980年1月。1993年5月與東部的聯盟90/綠黨合並。現有黨員約4.5萬人,黨主席克勞迪婭 羅特

(Claudia Roth,女)和萊恩哈特 比蒂科費爾(Reinhard B?tikofer)。





(7)德國的共產黨(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為1956年被禁止的德國共產黨,目前黨員約4500多人,主席海因茨 施蒂爾(Heinz

Steher)。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三,連續三年保持世界頭號出口大國地位。2005年外貿總額為14117億歐元,其中出口7861億歐元,增長7.5%,進口6256億歐元,增長8.7%,盈餘1605億歐元。國內資產投資增加4.0%,傢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5%,私人消費支出增長1.4%,公共消費支出下降0.4%。勞動生產率較上年提高1.2%。國傢財政赤字745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全年共有36843傢企業破產,比2004年下降瞭6%。通脹率和失業率分別為2.0%和10.5%。國民收入16850億歐元,增長1.6%,人均約為20400歐元。2003年社會福利總支出為7328.86億歐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88%。2004年國傢負債總額達13950億歐元(人均16908歐元)。





2005年德國經濟主要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2440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200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9%。



貨幣名稱:歐元,1歐元=100歐分。



2005年平均匯率:1歐元=1.2520美元



通貨膨脹率:2.0%。



失業率:11.1%



(資料主要來源:聯邦統計局)





【資源】德國是自然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傢,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硬煤探明儲量約2300億噸,褐煤約800億噸﹔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森林覆蓋面積為1110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水域佔2%。





【工業】2004年,工業總產值(含建築業)5898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1%。工業就業人數約1127萬,佔國內總就業人數的31.2%。工業結構及特點:(1)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制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2)外向型。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銷往國外。(3)工業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大約2/3的工業企業雇員不到100名。眾多的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較強,技術水平較高。(4)壟斷程度高。佔工業企業總數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佔有工業就業人數40%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近幾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1 2002 2003



天然氣(億兆瓦小時) 1.97 1.96 2.04



無煙煤 2736 2636 2587



碣煤 17893 18171 17906



汽油 2478 2498 2466



柴油 2482 2770 2944



取暖油 2965 3021



小轎車(萬輛) 549 551 560



水泥 3046 3224



紙 139.9 133.5 133.1



塑料 1353 1520 1487



電視機(百萬臺) 19.4 14.9 16.4



啤酒(億升) 106 102 98.9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農牧業】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03年共有農業用地1701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83萬公頃。2003年農林漁業產值為218.1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2%。農業就業人口92.8萬,佔國內總就業人數的2.4%。





2003年有農業企業42.1萬個,以中小企業為主,平均佔有土地40.4公頃。2003年森林面積904.5萬公頃,有林業企業24.5萬傢。





近幾年德國主要農牧漁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1 2002 2003



谷物 4971 4339 3955



馬鈴薯 1150 1114 981



甜菜 2473 2679



水果 119 104 109



葡萄酒(億升) 9.08 10.14 8.29



蔬菜 253 255 260



豬存欄數(萬頭) 2595.8 2625.2 2649.5



牛存欄數(萬頭) 1422.7 1373.2 1338.6



羊存欄數(萬頭) 277.1 272.2 269.7



牛奶 2819.1 2787.4 2853.3



雞蛋(百萬個) 10122 9937 9374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服務業】包括商業、交通運輸、電信、銀行、保險、房屋出租、旅遊、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部門。2004年,服務業就業人數為2470.6萬,佔總就業人口的71.3%。





近幾年德國服務業產值及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如下(單位:億歐元):





2001 2002 2003



服務業總產值 13439.1 13791.2 13873.5



商業、飯店業、交通 3598.2 3650.0 3553.4



金融、租賃、企業服務 5723.2 5899.7 6028.9



其他公共及私人服務 4117.7 4241.5 4291.2



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 64.9% 65.4% 65.2%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旅遊業】旅遊業發達。每年有大量國內外遊客在德國旅遊,2003年旅遊過夜人次共3.15億,其中國內遊客入住約2.76億人次,外國遊客約0.39億人次。2003年德國有各種旅館5.38萬傢,床位252萬個,旅遊業收入203.18億歐元。著名景點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國會大廈,波恩文化藝術展覽館,羅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亞新天鵝石宮,德累斯頓畫廊等。



(資料主要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交通運輸】德國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公路、水路和航空運輸全面發展。特別是公路密度為世界之冠。2003年,德國貨運總量36.07億噸,其中公路運輸總量27.44億噸,鐵路2.97億噸,內河2.2億噸,海運2.51億噸,管道9230萬噸,航空230萬噸。客運總量103.71億人次,其中鐵路20.28億人次,公路81.11億人次,航空1.21億人次。





鐵路:2002年鐵路總長44324公裡,其中電氣化鐵路長約19751公裡;有機車13628輛,客運車廂11945節,貨運車皮約18.7萬節(包括鐵路自有及租用車皮)﹔2003年客運量20.28億人次,貨運量2.97億噸,國內運量1.96億噸,約785億噸公裡。





公路:2003年各類公路總長約46.3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20萬公裡,高速公路長度居世界第四。2003年全國註冊機動車共5408.2萬輛,其中小轎車4502.3萬輛,卡車258.6萬輛。公路貨運量為27.44億噸,國內貨運量26.19億噸,2909億噸公裡﹔客運量為81.11億人次(包括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





水運:2003年,德國擁有遠洋商船482艘,總噸位579萬噸,貨運量2.55億噸。2002年全國海港吞吐量為2.46億噸,2003年2.55億噸,其中漢堡港區兩年吞吐量分別為8672.4萬噸和9356.2萬噸。2003年內河航道總長7472公裡,可運營船舶4720艘,貨運總量2.525億噸,582億噸公裡。國內貨運量5340萬噸,內河港口吞吐量2.55億噸。





民航:民航運輸業發達。2002年共有各類民航企業347傢,各種商用飛機1876架。2003年民航客運量1.21億人次,貨運量233.3萬噸,其中國內貨運量10萬噸。2002年民航運輸業的營業額167.26億歐元。法蘭克福機場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2003年進出港旅客和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827.2萬人次和154.1萬噸。





管道:輸油管道總長約2370公裡,2003年輸送原油9231萬噸,國內輸送量2100萬噸,154億噸公裡。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財政金融】2004年德公共財政總赤字為651.31億歐元,公共債務總額高達13949.54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63.78%。2004年公共財政(包括聯邦、州、市鎮三級政府財政、歐盟分攤份額及社會保險)總收入9248.67億歐元,總支出9901.03億歐元。





近三年聯邦政府財政狀況如下(單位:億歐元):





2001 2002 2003



收入 2918.98 2466.83 2415.32



支出 2649.72 2793.44 2807.06



餘額 269.26 -326.61 -391.74



(註:餘額部分包括財政統計時的技術性誤差)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2003年12月,德國聯邦銀行黃金儲備及黃金債權約合365.33億歐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儲備及特別提款權為76.09億歐元,截止2004年2月,德國聯邦銀行的外匯儲備為334.23億歐元,外債29699.85億歐元,債權31770億歐元。






德國主要銀行:(1)德國聯邦銀行,1948年成立,是德國的中央銀行,決定國傢貨幣政策、負責貨幣發行並管理外匯黃金儲備,2004年底總資產額為2930億歐元。(2)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1998年11月,該行收購資產總額在美國佔第八位的信孚銀行後,資產總額高達8200億美元,超過瑞士聯合銀行,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2004年底資產總額為8525億美元。(3)德累斯頓銀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增持其股份到96%。2004年底資產總額為5240億歐元。(4)巴伐利亞抵押聯合銀行(又稱德國裕寶聯合銀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亞聯合銀行和巴伐利亞抵押和匯兌銀行宣佈進行合並後,總資產達7430億馬克。2004年底資產總額達4674億歐元。(5)商業銀行,1870年成立,2004年底資產總額約為4200億歐元。





【對外貿易】德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同世界上230多個國傢和地區保持貿易關系,全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1986~1990年,德國的出口額曾為世界第一,從1991年起次於美國。繼2004年之後,2005年連續第三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大國的地位。外貿長期順差,2005年德國出口7861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35.0%),進口6256億歐元,外貿盈餘1605億歐元。近幾年來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歐元):





2002 2003 2004



出口額 6513 6645 7861



進口額 5185 5345 6256



差額 1327.88 1299.21 1605





德國出口業素以質量高、服務周到、交貨準時而享譽世界。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化學品、通訊技術、供配電設備和醫學及化學設備。主要進口產品有化學品、汽車、石油天然氣、機械、通訊技術和鋼鐵產品。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其中進出口一半以上來自或銷往歐盟國傢。





2003年同主要貿易夥伴國出口和進口情況(單位:億歐元):





出口額 進口額 差額



法國 753.01 522.04 230.97



美國 648.02 402.65 245.37



英國 610.58 343.13 267.45



意大利 524.42 349.64 174.78



荷蘭 454.91 478.65 -23.74



比利時 411.64 285.00 126.64



奧地利 394.34 242.37 152.97



西班牙 368.10 173.13 194.97



瑞士 279.53 214.15 65.38



中國 209.96 324.56 -114.60



(資料來源:2004《德國統計年鑒》)





【對外投資】2002年,德國在外國直接投資累計6515.05億歐元,較上年減少495.85億歐元,減少7.08%。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西方工業國傢,為5585.71億歐元,佔對外投資總額的85.7%﹔其中在歐盟國傢投資2766.43億歐元,佔對外投資總額的42.46%,在發展中國傢投資489.70億歐元(不含中國及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傢),佔對外投資總額的7.5%。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對外援助】官方對外援助主要以財政合作(提供優惠貸款)和技術合作(免費派遣專傢、提供設備及培訓人員等)方式進行。2002年德官方為發展中國傢提供的發展援助為56.50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0.27%,其中62.5%用於雙邊援助項目,最大的受援國依次是塞爾維亞和黑山(5.64億歐元),中國(1.59億歐元),阿富汗(9820萬歐元),

印度尼西亞(8320萬歐元),巴基斯坦(8080萬歐元),喀麥隆(7110萬歐元),埃及(6570萬歐元), 約旦(5420萬歐元),

贊比亞(4690萬歐元)和越南(4420萬歐元)。雙邊發展援助為35.31億歐元,亞洲及大洋洲9.598億,佔27.2%﹔非洲為10.69億,佔30.0%﹔中南美洲3.77億,佔10.7%﹔東南歐及前蘇聯地區6.02億,佔17.0%。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外國資本】2003年,外國在德國直接投資額累計為3060.42億歐元,較上年減少220.74億歐元,增長7.77%。投資主要來自荷蘭(580.47億歐元)、法國(452.01億歐元)、美國(420.64億歐元)、英國(348.09億歐元)、瑞士(231.96億歐元)、日本(102.28億歐元)和比利時(70.81億歐元)。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商業、化工、金融等部門。



資料來源:2005年《德國統計年鑒》





【著名公司】(1)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公司(Daimler-Chrysler

AG),1998年由戴姆勒-奔馳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並而成,主要生產各種車輛、飛機發動機和內燃機等。2004年公司雇員總數38.5萬,年產汽車472萬輛,總銷售額1421億歐元。董事長蔡澈(Dieter

Zetsche)。通訊處:Daimler-Chrysler AG 70546 Stuttgart

。(2)西門子股份公司(Siemens):1847年成立,主要生產經營各類電氣設備、電子元件等,2004年公司雇員總數43萬,銷售額752億歐元,董事長柯菲德(Klaus

Kleinfeld)。通訊處:Siemens AG 80333

Muenchen。(3)大眾汽車股份公司(Volkswagen),成立於1938年,主要生產銷售各式汽車、發動機和有關配件,2004年雇員總數34.25萬,年產汽車509萬輛,銷售額為889.63億歐元,現任董事長畢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通訊處:Volkswagen AG 38436

Wolfsburg。(4)巴斯夫集團(BASF):又稱巴登苯胺蘇打公司,1865年建立,主要經營石油、化工產品和藥品等,2004年公司雇員總數8.2萬人,2004年銷售額375億歐元,董事長於爾根 漢姆佈萊希特?Juergen

Hambrecht)。通訊處:BASF AG 67056 Ludwigshafen 。(5) 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Group),成立於1890年,主要提供保險、風險管理咨詢及投資理財服務,2004年公司雇員16.2萬人,保費總收入969億歐元,年贏利為22億歐元,董事長米夏埃爾 迪克曼(Michael

Diekmann)。通訊處:ALLIANZ AG Koeniginstrasse D-80802 Muenchen。


2005年德國國民收入16850億歐元,人均約20400歐元。工人平均月工資收入為2460歐元,每小時平均工資為15歐元。生活費用價格全年漲幅為1.6%。



烘焙設備介紹

2003年,每100個傢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數字如下:轎車102.0輛,移動電話114.2部,錄像機81.4臺,衛星電視接收器38.9部,有線電視接口54.5個,電腦84.9臺,固定電話120.5部,電視機145.5部,冰箱115.3臺。2002年,德國共有住房3793.1萬套(所),人均居住面積42平方米。2001年共有醫院2240所,病床55.27萬張,平均每千人有病床6.7張﹔共有醫生29.8萬人,平均每千人有醫生3.6人。


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主要由各州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





【文化】受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傢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佈萊希特。作傢海因裡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佔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瞭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鬆、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註重準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習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採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餘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教育】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習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對高中畢業生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規定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餘教育相當普及。教師為終身公務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2004年公共財政用於教育的開支為919.10億歐元,佔財政總支出19.65%,國內生產總值4.22%。



2003/04年度德國有各類學校及學生、教師數字如下:





學校(所) 學生(萬人) 教師(萬人)



各類中小學



及學前班 40464(2002)978.0 67.6(2002)

鳳梨酥成型機

職業學校 9580(2002) 271.2 11.7(2002)



大專院校 366 140.9 43.1(2002)



2003/2004年度德國著名高等學校情況如下:



高等學校 建校年份 學生數 留學生數



科隆大學 1388 59719 6117



慕尼黑大學 1472 46203 7405



明斯特大學 1780 43273 3367



法蘭克福大學 1914 42575 7252



柏林自由大學 1948 40840 5722



洪堡大學 1810 36423 4859



柏林工業大學 1799 29783 5849



海德堡大學 1386 24745 4934



(資料來源:2004年《德國統計年鑒》)


新聞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報刊種類繁多。2004年出版日報345種,2004年第三季度日報發行量2602萬份。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圖片報》,2004年第四季度發行量為374萬份,其它全國性大報發行量如下:《南德意志報》,43.7萬份﹔《法蘭克福匯報》,37.7萬份﹔《時代》周報,47.2萬份﹔《世界報》,20萬份。最大的地方性報紙是《西德意志匯報》,發行量108.7萬份。2004年有各類雜志近萬種,總發行量12448萬份﹔各種專業刊物約3600種,總發行量1545萬份。最重要的時事政治周刊《明鏡》2004年第四季度發行量約100萬份,《焦點》81萬份。





通訊社:(1)德意志新聞社,1949年成立,為私營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下設報紙、廣播和電視新聞200多個部門,屬於世界大通訊社之一。總社在漢堡,圖片新聞編輯總部在法蘭克福,在德國內其它50多個城市設有分社或編輯部,在80多個國傢派駐記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國大眾傳媒的主要消息來源,其客戶包括500餘傢國內的和750餘傢國外的新聞單位及大量非新聞機構。德新社通過衛星、電傳等通訊手段用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發稿,每天約發6萬字,內容包括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在德國日報中的採用率達99%。(2)德意志電訊社:1971年成立,總社在波恩,主要向國內報紙提供新聞稿,對外隻用德文向瑞士、盧森堡發消息。德統一後,該社與前民德的德通社合並。此外還有一些專業性通訊社:福音教新聞社、體育新聞社、聯合經濟新聞社等。





全國主要廣播電臺:(1)德國廣播電臺,由聯邦政府和州廣播電臺出資興辦,主要負責對國內廣播﹔(2)德國之聲電臺,1960年成立,總部設在科隆,由聯邦出資興辦,用包括中文在內的31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並用德、漢、英等語言播放電視新聞節目。此外還有11傢州電臺。





全國主要電視臺:(1)德國電視一臺(ARD),由各州電臺、德國廣播電臺和德國之聲電臺組成德國廣播協會,共同經營,播放全國性的第一套節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節目﹔(2)德國電視二臺(ZDF),是德國最大的電視臺,1961年由各州共同組建,總部設在美因茲,播放第二套節目。另外一些衛星電視節目如德國電視臺的1

PLUS和私營電視臺如SAT 1、RTL、PRO 7也擁有大量觀眾。





(資料來源:www.bdzv.de, www.vdz.de )


德國聯邦國防軍成立於1955年11月。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聯邦安全委員會,聯邦總理任主席。軍隊和平時期由國防部長領導,戰時由聯邦總理任最高統帥。聯邦國防軍總監為軍隊最高指揮官,現任總監沃爾夫岡 施奈德漢(Wolfgang

Schneiderhan,2002年7月上任)。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9個月。2003年5月,德國公佈新的《國防政策方針》,明確界定德軍的最主要任務不再是國土防禦,而是在全球范圍內“預防和處理危機”,包括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必要時可協助警方在國內執行反恐任務。



德軍現有25.09萬人,其中陸軍10.65萬人,海軍約1.89萬人,空軍約4.6萬人,其餘為技術服務人員等。2005年度國防預算為239億歐元。北約在德國駐軍中美國約7.3萬人,英國1.67萬人。



2004年,國防預算總額約240億歐元,佔聯邦政府財政年度預算的9.6%,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北約在德駐軍中美國約73000人,英國16700人。德軍目前參加海外行動的人數約為7000多人。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 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

林市區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裡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

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裡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傢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裡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傢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瞭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巖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傢戈特弗裡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瞭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

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

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

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佔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瞭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臺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

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為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荷蘭畫傢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採用瞭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築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制造。亭前矗立著一隻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

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註目。


康德(1724-1804):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傢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傢,聲望日隆。除講授物理學和數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築城學、自然地理等。18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關於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把負數概念引進於哲學中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的論証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視靈者的幻夢》(1766)檢驗瞭有關精神世界的全部觀點。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同年發表《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瞭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瞭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圍內的宗教》出版後被指控為濫用哲學,歪曲並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於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講課和著述中再談論宗教問題。但1797年國王死後,他又在最後一篇重要論文《學院之爭》(1798)中重新論及這一問題。《從自然科學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能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此書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生於萊茵河畔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傢庭。1765年入萊比錫大學學法律,但更醉心於藝術和自然科學,1770年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深受盧梭等先進思想影響。次年結束學業,回到故鄉當律師,但主要精力卻在文學創作。從1775年,他在魏瑪公國從政十年,任魏瑪公國樞密院顧問,主張改革,但未實現。歌德一生勤勉寫作,確立瞭他作為世界大作傢的地位。其作品數量之大達到驚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後手定本》達40冊,他逝世後的補充本《歌德遺著》達20冊。寫有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








貝多芬(1770—1827年):德國作曲傢。生於波恩城,自幼隨父學鋼琴。1787年曾經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紮特。1792年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瞭這些時代的特征,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等。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傢。生於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一個紳士傢庭。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畢業後當過六年傢庭教師,後在紐倫堡中學當校長。1816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死於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瞭拿破侖戰爭。1815年拿破侖兵敗後,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後,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傢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傢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第一部《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繼續寫詩,完成瞭《還鄉集》。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後與《哈爾茨山遊記》和《北海紀遊》中的第一部分組詩,於1826年匯編為《旅行記》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後,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發表的大部詩歌,奠定瞭海涅作為傑出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第3卷出版。以後海涅陸續發表瞭《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傢》、《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採羅》,於1851年出版。後還寫瞭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門德爾鬆(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於德國漢堡,父母均為猶太人。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瞭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瞭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沖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意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瞭“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瞭很大的影響。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於萊比錫。自幼喜愛貝多芬、莫紮特和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戲劇影響,15歲時就寫瞭一出5幕的詩悲劇,晚年又受叔本華、尼採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傢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並開始歌劇創作。1840年寫成《黎恩濟》,1841年創作瞭他的第一部歌劇代表作《漂泊的荷蘭人》。1843年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廷歌劇院指揮。1845年演出他根據德國傳說所作的《湯豪塞》。1849年後,在國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瞭《指環》的全部寫作,並於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羅亨格林》、《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以及《歌劇與戲劇》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樂戲劇的舞臺作品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特點是都是由自己創作的(包括情節、人物、劇詞、表現方法和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不感興趣,隻把它作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現手段而已。他徹底改革瞭作曲的技術,從而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導致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馬克思

(1818-1883年):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一個猶太人律師傢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法學,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任萊茵報主編,1843年和燕妮結婚並遷居巴黎。1844年和恩格斯會見,合著《神聖傢族》(1844年)、《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1847年11月出席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1848年2月發表與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回到德國,創辦《新萊茵報》﹔1840年被驅逐出普魯士,先到巴黎,後定居倫敦﹔1864年在倫敦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領導國際工人運動,開展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1883年3月14日與世長辭,和先他兩年逝世的夫人燕妮一起,安葬在倫敦的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1820—1895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一個紡織工廠主傢庭。1837年中學還未畢業,就到不來梅一傢大貿易公司經商,1841年在步兵炮團服兵役,同時在柏林大學聽哲學課,參加瞭青年黑格爾派小組。1842年9月到英國曼徹斯特其父與人合營的企業工作。1844年在巴黎與馬克思相見,並於當年合著《神聖傢族》。1845年出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同年春遷居佈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1848年2月又共同發表《共產黨宣言》。1848年德國革命爆發,曾親自參加武裝起義。1850年11月重返英國經商,在經濟上支持和幫助馬克思。參加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的工作。1877-1878年寫成《反杜林論》﹔1885年整理出版瞭《資本論》第二卷﹔1894年出版瞭第三卷。1889年領導建立第二國際。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傢和外交傢,他是“從上至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雪恩豪森莊園一傢大容克貴族世傢。幼時受過良好教育,曾經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語。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鬥。畢業後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瞭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持現實主義態度。1839年以後,他回到自己的領地,經營莊園經濟,採用新的耕作方法,改進農具,作物輪種,進行商品生產。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瞭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瞭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後的德意志帝國宰相,並受封為公爵。此後的20年間,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採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並向海外積極擴張,他本人成為19世紀下半期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1898年去世。





貝爾托·佈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省奧格斯堡鎮。年輕時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傢獎金。1955年獲列寧和平獎金。他一直從倡導歌劇改革入手,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劇實驗,特別吸收中國戲劇藝術經驗,逐步形成瞭獨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戲劇理論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劇作有:《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等等。


2005年,施羅德政府繼續謀求德政治大國地位,在大選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仍對外交保持一定投入,積極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有關努力受挫。11月德政府發生更迭後,默克爾政府在總體保持對外政策連續性的同時,著手對德外交政策,特別是對歐盟、跨大西洋關系及對俄政策進行初步調整,並為歐盟12月首腦會議就中期預算等問題達成妥協發揮瞭重要作用。







【同歐盟國傢的關系】德國視法國為在歐盟內最重要和最密切的夥伴,德法關系是德歐盟政策的核心和德對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戰後,德主動與法和解,共同推動歐洲聯合進程,“德法軸心”成為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2003年初,德法借慶祝《愛麗舍條約》簽訂40周年之機重新啟動“德法軸心”。2005年6月,諾曼底登陸戰役60周年之際,時任總理的施羅德應邀作為首位德政府首腦與二戰戰勝國領導人共同慶祝登陸紀念活動。德法聯手反對美對伊拉克動武,兩國關系更加緊密。默克爾總理將法作為上任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傢,表示將繼續發揮德法關系的“發動機”作用,同時強調加強德與英以及其他歐盟國傢,特別是與波蘭等新入盟國傢的關系。



德國重視英國在跨大西洋關系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國在歐盟的實力和影響,努力拉攏英與德、法加強合作。2003年9月,德法英三國首腦就推動歐盟獨立防務達成共識並促成歐盟作出共同決定。2004年11月,英女王應德總統克勒邀請對德進行第4次國事訪問。2005年7月7日倫敦系列爆炸案發生後,施羅德總理立即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默克爾政府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對英關系。11月24日,默克爾總理赴英會晤佈萊爾,雙方商定將重新啟動1998年後被擱置的德英政府磋商機制。



德與其它西歐國傢的合作關系進一步發展,往來頻繁,就歐盟制憲等問題的溝通十分密切。2005年11月,默克爾總理赴西班牙參加歐盟-地中海國傢峰會,並與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舉行會談。12月,克勒總統訪問西班牙,默克爾總理訪問意大利。12月,比利時首相伏思達訪德。2006年元旦,默克爾總理在奧地利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第一天對奧進行瞭訪問。



德新政府成立後,繼續重視同中東歐國傢關系,積極支持歐盟東擴,不斷加強與該地區國傢的雙邊合作。同時也利用北約東擴以及德、法、波三國的魏瑪三角合作機制加強在中東歐的傳統影響。默克爾擔任總理不到兩周即訪問瞭波蘭,表示願在歐盟框架下繼續德波和解進程。





【同美國的關系】對美關系是德對外關系兩大支柱之一。重視維系和發展與美的盟友關系。施羅德政府曾堅決反對美對伊動武,導致德美關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臺後,將重新改善德美關系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德美交往明顯增強。2005年底,德外長和國防部長先後訪美,美國務卿賴斯訪德並會見默克爾總理。2006年1月,默克爾總理訪美並與佈什總統舉行會晤,雙方均刻意突出共同點、淡化分歧,強調德美關系得到改善。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及多名議員赴德出席今年2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進一步加強與德及歐方的安全政策協調。





【同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傢關系】默克爾政府基本保持對俄政策的連續性,堅持兩國政府磋商、民間對話等各種合作機制,致力於繼續發展和深化與俄的戰略夥伴關系。希望俄能成功轉型為穩定和實行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傢,認為一個面向西方的俄羅斯是德在解決全球與地區沖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以及處理與其鄰國關系等方面的重要夥伴,也是歐洲及鄰近地區和平與穩定不可或缺的夥伴。2006年1月,默克爾總理訪俄,表示將繼續推動雙方在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支持俄作為“八國集團”主席國的工作,但同時突出對俄民主、人權等問題的關註。



德重視發展同與其他獨聯體國傢的發展,積極利用雙邊合作以及波羅的海理事會等多邊合作機制,加強在該地區的存在。2006年2月,施泰因邁爾外長訪問烏克蘭。3月,施泰因邁爾會見瞭亞美尼亞外長奧斯卡尼揚。





【同亞洲國傢的關系】德國認為亞洲在世界政治和經濟舞臺上迅速崛起,在未來政治、安全政策和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重視全面加強與亞洲國傢,特別是與日本、中國、印度和東盟的合作關系。認為德日長期友好,願保持雙方良好合作勢頭,並加強與日在安全政策方面的協調。認為德印保持著緊密的夥伴關系,雙方合作還有很大潛力。德外長施泰因邁爾今年2月訪問日本、韓國和中國。德歡迎在吉隆坡舉行的東亞峰會明確聲明歐盟和美國是亞洲的夥伴,並願與東盟擴大這種夥伴關系。





【同非洲、拉美國傢的關系】德重視發展與非洲關系,努力擴大影響。2005年11月,在德總統克勒倡議下,德舉辦第一屆“德與非洲國傢夥伴關系”會議,非盟委員會主席科納雷、南非總統姆貝基等領導人出席。德看好拉美地區經濟發展的潛力,積極致力於加強與拉美國傢在多邊體系中的合作。


關於總體形勢:德國認為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使國際投資、資金和信息流密切交織。新的非對稱威脅取代瞭冷戰時期的對稱威脅。國傢結構受到侵蝕、恐怖主義、不受信任的政權掌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成為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挑戰,貧困、社會不公正現象、傳染病和環境破壞等問題凸顯,威脅到世界的安全與繁榮。世界變得更加透明,任何國傢都不可能對其他地區發生的沖突視而不見。世界各國隻有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框架內緊密合作,才能應對這些威脅。主張加強預防外交和多邊合作,實現民主、法治、人權並促進全球化的公正發展。





關於國際反恐:德國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呼籲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和情報交流,認為反恐應遵循國際法,軍事手段應是在聯合國框架內使用的最後手段,重在消除滋生恐怖主義的根源,切實解決發展問題,並與伊斯蘭國傢加強對話。默克爾政府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贊成盡快制定並實施《全面反恐公約》,以便更有效地打擊恐怖主義。





關於歐盟建設:德國認為歐盟是德國和歐洲穩定、安全與繁榮的保証。視歐盟當前的挑戰為機遇。支持歐盟憲法條約,認為歐憲是擴充歐洲統一對外和安全政策的基礎,批約需要歐洲民眾對歐盟行動能力的信任。德在去年底歐盟峰會上成功斡旋中期預算談判,支持維護《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努力在2007年前使德財政赤字水平重新達標。認為歐盟擴大進程應保証穩定性外流和接納能力的平衡。德願做歐盟內部的“調解人”,不忽視任何一方的利益,與各方共同應對歐盟當前面臨的問題。支持歐盟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進行入盟談判。認為歐盟與土耳其開始的入盟談判需要一個過程,結果未定,如歐盟缺乏接納能力或土不能滿足入盟條件,應繼續使土向歐盟靠攏並發展優先夥伴關系。





關於聯合國改革:施羅德政府支持聯合國改革並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印(度)、日、巴(西)組成“四國集團”,相互支持“入常”,但“四國集團”提案提交聯大表決的努力受挫。默克爾政府上臺後仍未放棄“入常”的目標,表示仍願意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包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認為去年的聯大會議就此取得瞭一些進展,但安理會改革仍停滯不前。今年1月,德與印、巴再次提出有關安理會改革的決議草案,並表示再提草案的目的不是要求盡快表決,而是希望聯大繼續就安理會改革問題進行討論。





關於伊拉克問題:德國反對美對伊動武,伊戰後支持伊重建,強調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堅持不向伊派兵,主張盡早建立伊軍隊和警察機構,不同意以北約名義介入伊事務。已承諾向伊提供總額為1.93億歐元的援助,並表示將在巴黎俱樂部的框架內減免伊欠德80%的債務。默克爾政府繼續堅持不向伊派兵的立場。今年1月,德政府宣佈將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供1000萬美元伊拉克重建資金,用於為伊建立職業學校,並在年內協助伊方在埃及培訓350名水電技術工程師。





關於阿富汗維和問題:目前,德在阿駐軍2500人參與維和任務,在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中出兵人數最多,並負責該部隊在阿北部的協調。德軍除進行日常治安巡邏外,還協助美培訓阿警察。在阿設立瞭2個地區重建小組。曾3次分別在波恩和柏林舉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是歐盟成員國中最大的對阿援助國,在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上,德承諾未來5年再向阿提供4億歐元援助,並於2006年2月宣佈開始免除阿所欠德的全部4400萬美元債務。阿富汗重建是德履行國際義務的重點之一,德將繼續支持阿重建。今年2月起,德外交部官員科尼希斯擔任聯合國駐阿富汗代表團團長兼安南秘書長的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





關於中東問題:德國積極介入中東問題,發揮自身作用和影響。主張歐盟應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強調美的作用不可替代。認為解決中東問題的關鍵是解決巴以沖突。希望以巴在“路線圖”基礎上解決沖突,為以巴作為兩個主權國傢和平共處創造條件。認為當前巴以局勢令人擔憂,強調德尊重哈馬斯在巴勒斯坦自治區議會選舉中獲勝的事實,但哈馬斯必須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放棄暴力、承認和平進程中所有步驟和協議,這是歐盟向巴繼續提供經濟援助的三個必要條件。





關於伊朗核問題:德認為伊核問題是當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面臨的重大挑戰,承認伊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國際社會必須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伊朗核問題報告聯合國安理會有利於促使伊朗重回談判桌。伊朗領導人應盡快停止辯解,接受歐方提出的談判方案。歐美將在此問題上密切合作,俄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印度和巴西應共同對伊朗施壓。對伊領導人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並否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德予以強烈譴責,並要求伊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關於朝核問題:德朝於2001年3月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後,雙邊往來不斷增多。認為朝鮮半島局勢是影響東亞和平與穩定的關鍵,積極鼓勵朝推行緩和與對外開放政策,希望朝與美、日、韓改善關系。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認為應以和平手段解決朝核問題,反對過早將朝核問題提交安理會討論。對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表示歡迎,高度評價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發揮的建設性作用,希我繼續對朝施加影響。





關於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德國認為蘇丹政治權力爭奪愈演愈烈,是國內外各種勢力影響的結果。支持非洲聯盟的和平努力,主張維護蘇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希望看到蘇分裂,支持對蘇進行“人道幹預”。2005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做出向蘇丹派遣維和部隊的決議,德對此表示支持,並稱這是國際社會為維護蘇丹全面和平協議作出的重要貢獻。對2005年9月蘇丹建立民族統一政府表示歡迎,稱其為落實內羅畢協議的重要步驟和堅實基礎。同時對當地武裝沖突再度升級表示不安,呼籲各派遵守停火協議,並以建設性的態度參加和談。


1972年10月11日,聯邦德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國與中國建交)。近年來,中德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合作日益加強。2003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4年5月,溫傢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2004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5年4月,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蒂爾澤訪華。在經貿合作方面,德國已經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合作夥伴。200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418億美元。截至2003年年底,德國在華投資總額已達885億美元。2005年11月,國傢主席胡錦濤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5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arrow
arrow

    oua464uq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