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打工小夥成長為上海工匠,他的人生轉機出現在這裡!

摘要:胡振球對“好”字的理解是:踏踏實實幹活,不偷懶不懈怠。?

在互聯網時代,和胡振球聯系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車間。”這位“85後”小夥為不能及時回復微信而抱歉。

?

在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預備會議之前,作為新委員代表之一的胡振球,在“委員時間”活動中亮相。他的話語很樸實:“我是一線工人的代表,當選政協委員,既是榮譽,也有壓力。”他呼籲企業為一線工人培訓“松綁”,為培訓讓出時間,推出考證獎勵政策等。

?

胡振球委員。 ?張海峰 攝

?

十年前,胡振球從安徽老傢來上海打工。彼時,他的理想是“找份好工作、當個好工人、過上好生活”。十年如一日的奮鬥,讓他收獲瞭不少“果實”。如今他已是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主任,被評為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傢、全國勞動模范等。2016年,他還被選為首批上海工匠,獲得上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他說,“勞動創造瞭幸福,讓我的夢想成真瞭。”

?

他呼籲更多工人參與培訓

?

“許多一線工人培訓等不起。”今年兩會,胡振球關註的話題是青年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問題。他說,許多一線工人希望通過培訓提高技能,但一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並沒有相應的鼓勵措施,“一些工人想考技能證書,可每周要耽誤幾天去培訓,持續幾個月影響瞭薪酬,想想就放棄瞭。”

?

他呼籲能有更多的一線工人參與到培訓中來。”他說,近幾年,政府對於技能人才培訓在政策和資金補充力度等方面越來越大。除瞭政府的引導宣傳,企業應該形成相關制度,可通過技能和崗位補貼等獎勵等方式,激發工人培訓積極性。還可通過技能人才工作室、高師帶徒等形式,由一個帶動一大片,形成內部培養技能人才的良性循環。“技能學到手瞭,學歷提升瞭,工人能更好地投入一線中進行發明創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傳承工匠精神。”

?

他眼中的“好”:不偷懶不懈怠

?

胡振球是安徽人,由於傢境貧寒,在高考前幾天他決定放棄高考,進城打工。他暗下決心:“做工人就要做個好工人。”胡振球對“好”字的理解是:踏踏實實幹活,不偷懶不懈怠。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企業裡許多研發人員都是從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常常能想出簡化工藝流程的好點子,而他連圖紙也看不懂。

?

“有朝一日我也要成為他們這樣的人。”午休時間,胡振球就纏著有經驗的老師傅給他講圖紙。一有空,他就往單位的職工書屋裡鉆。看書、學知識他也怕“前學後忘”,他常常將書上的重點知識抄下來,一食品加工設備條、兩條……積累到現在,記瞭滿滿好幾本。胡振球總愛琢磨機器的特點,有時也因為這些“鐵疙瘩”而受傷。一次,在剪鈑金操作中由於通電瞭,他的手被剪瞭一個差不多5厘米、兩邊切開的三角傷口。他的妻子看見瞭十分心疼,“想在大城市紮根,肯定要付出更多。”

?

漸漸地,日積月累記下來的筆記,加上日復一日的實踐,轉化成瞭他渾身的本領。從鈑金工到鉗工、車工、打磨工等,短短幾個月時間,他就掌握瞭車間幾乎所有工種的基本操作技巧。

?

?

創新就要多動眼善動腦

?

那時的胡振球還沒有技術創新的念頭。2009年,公司工會開展瞭一項評優活動,鼓勵大傢進行技術改革。“給我們試錯的機會,耗費的材料全部由公司埋單,還支付技術改革中所有的加班費。”這激發瞭胡振球的探索和創新欲望。

?

很快,胡振球有瞭自己的好點子。他所在的企業研發的產品進入生產階段後,工人天天加班,生產效率卻始終提不上去。他大膽提議能不能開個模具進行“整車預裝工裝”。可操作時遇到難題,模具中的關鍵環節,舉升油缸部位無法做到上下部件的匹配。他反復琢磨嘗試,最終找到辦法,做出的產品不但標準統一,還能把所有工序在上面完成。“原來一臺整車裝配,3個人要三四天完成,現在一天可以裝配1臺。”算下來,這個創新1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560多萬元。

?

去年,這位85後小夥當選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從2007年到2017年間,他從田間地頭一路走到人民大會堂,從一個裝配工成長為工人發明傢和全國勞模。他完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發明等各種專利14項,為企業創造直接效益2500多萬元。

泡芙成型機?

2015年,胡振球獲得上海市勞模和全國勞模榮譽稱號。

海苔卷成型機?

仍投入一線傳承工匠精神

?

在“委員時間”活動中,有記者問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麼。他說,工匠精神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不僅如此,個人的成功創新隻是一個方面,團隊整體持續的創新才能代表真正的工匠精神。企業專門為他建立瞭“勞模創新工作室”,在他的帶動下,工作室湧現瞭一個又一個創新能手。

?

在被評為全國勞模,成為車間主任後,胡振球坦言自己的工作跟以前基本一樣,他依然活躍在一線,在車間做技改和創新,“天天坐在辦公室裡是很難搞創新的,隻有紮到車間一線去,到設備運行的實際環境中,才能琢磨出破解問題的方法。”

?

在胡振球眼中,技能人才趕上瞭好時代。“政府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社會尊重崇尚技術,為我的人生帶來瞭轉機。”他說,他仍然是一名普通工人,要努力學習前輩的工匠精神。

欄目主編:張駿文字編輯:彭薇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oua464uq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